近日,12岁的少年明明(化名),游泳时溺水。虽然被保安人员及时救起,但随后三个小时内,他就出现“大白肺”,情况凶险。
7月7日,明明与同学私自前往,福州十八重溪游泳时溺水。景区保安发现后迅速将明明救起,就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,使他恢复自主呼吸。此后,明明被就近送往卫生院,但情况不好。不久,他的父母又跟随急救车,将明明送往福州市第二总医院。急诊科侯仲佺医生接诊时,明明脸色苍白,意识淡漠,心跳快,呼吸非常急促。
“给予面罩吸氧,血氧饱和度还一路往下掉,掉到80%,动脉血气值氧分压低于60mmHg。我们赶紧给他上了呼吸机才得到缓解。”侯医生介绍,经查,虽然距离溺水才3个小时,但明明的肺部因为大量炎症性渗出,大面积呈现白色,成为人们常说的“大白肺”。
医生初步诊断:
明明溺水后,肺部大量渗出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。这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,可导致缺氧性呼吸衰竭,发病速度快,病情进展迅速,晚期易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,严重者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,病死率高达50%~60%。
明明被立即送往急诊重症监护室(EICU),医护人员为其采取各种救治措施。很快,明明的各项指标好转,神志清醒可以正常对话。住院五天后,他顺利出院。
急诊科侯仲佺医生提醒广大市民,每年暑假,溺水都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“第一杀手”,是排在我国1~14岁儿童第一位的死亡原因。暑期一定要看管好孩子,警惕溺水的发生。
除此之外,侯医生提醒,人们要注意的危险,并不是只发生在水中,还有一种叫“迟发性溺水”
迟发性溺水不是发生在溺水当时,而是在获得救治一段时间后发生的溺水反应。由于肺部进水,引起肺水肿导致的肺泡功能障碍,回家后出现胸痛、咳嗽、呼吸困难、窒息等一系列症状,若处理不及时,患者可能面临呼吸和循环功能急剧下降的情况,甚至导致死亡,所以又称“二次溺亡”现象。因此,即使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恢复自主呼吸后,一定要送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,以免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。
来源:福州晚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