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时三伏天,天气热如汤”今日(7月15日)正式入伏,酷热难耐的三伏天来了,所谓“三伏”指的是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,今年的“三伏”又是40天。

  俗话说,“一年养阳看春夏,春夏养阳看三伏”“三伏天”最易生病也最养人,“养对了”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,“养不对”可能会落下病根。

  入伏后要注意什么?

  “三伏天”有哪些养生误区?

  该如何正确养生?

  初伏第一天,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。

  ↓↓↓

  “三伏天”有哪些养生误区

  误区一:三伏贴包治百病

  “三伏贴”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而发明的一种外用贴敷治疗方法。通过将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,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,进而达到治病、防病的效果。

  需注意的是,三伏贴主要用于治疗肺部、骨关节等方面疾病。它只适用于免疫力低下、易患感冒、虚寒体质等人群,不适合孕妇、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、湿热体质和皮肤严重过敏的人群。

  误区二:伏天就要“以热制热”

  很多人认为“冬病夏治”,就应该多吃温阳食物,以此来增强体质。殊不知,并非所有人都适合“以热制热”。

  “三伏天”本就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。如果这时候再过度食入姜枣茶、羊汤等温阳食物,会导致内热体质人群上火,出现失眠、烦躁等症状。

  误区三:夏天过度锻炼

  “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”,很多人认为,夏天出汗多,所以锻炼效果更好。实际上,这并不适合所有人。

  首先,高温、高湿天气下,人体散热能力下降,过度锻炼容易导致体温过高,引起中暑、热射病等情况。中老年人群在“三伏天”应避免在户外过度运动,年轻人也应避开最热时段户外锻炼。

  “三伏天”养生要以避暑为主,静以养心,多静少动。此时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,在阴凉的地方、凉爽的时间进行,宜做体操、散步、打太极等轻度运动,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,不宜运动量过大。

  误区四:绿豆汤喝越多越解暑

  三伏天,很多人把绿豆汤当成了“神药”,每天大量饮用。

  虽然绿豆确实有清热解暑的功效,但过量饮用可能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,引起消化不良、腹泻等问题。而且,长期大量饮用绿豆汤还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。

  误区五:只防暑不防寒

  夏天虽然天气炎热,但室内外温差大,加上长时间吹空调,很容易导致感冒、关节炎等疾病。

  空调温度最好跟外面温度相差不超过8℃。关键是不能太过贪凉,如果长时间一味贪图寒凉(冷饮、空调),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,损害机体功能。

  误区六:出汗后马上洗冷水澡

  伏天出汗后,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冲个冷水澡,以为这样能快速降温。

  其实,出汗后立即冲冷水澡,会导致毛孔急剧收缩,汗液无法排出,容易引起感冒、肌肉酸痛等问题。而且,突然的温度变化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。

  建议洗温水澡,具体水温以接近人体体温为宜,即35℃~37℃。

  误区七:蔬果代替正餐

  为了减肥或者觉得夏天胃口不好,有些人选择用水果、蔬菜沙拉代替正餐。

 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暂时减少热量摄入,但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,影响身体健康。而且,单纯依赖蔬果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大,反而不利于减肥。

  三伏天实用养生秘籍

  那么,怎样做才能安度“三伏天”以下这些要点千万记好了。

  1. 尽量把外出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户外作业、运动避开中午12点到14点的时间段。

  2. 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,外出时使用防晒霜身着轻便、色浅、宽松的衣服、头戴宽檐帽在烈日下工作的人,应增加休息时间,避免过于疲劳。

  3. 多喝水,而且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如果在户外剧烈运动,应该每小时喝2杯至4杯水,以淡盐水为宜。

  4. 在炎热天气下运动,应缓慢开始。

  5. 如果心脏开始跳动加速,并感到气喘吁吁应停止运动。

  6. 应注意观察自己和家人以及朋友同事的身体情况对于老年人,应该注意询问身体状况,如有不适及时就医。

  此外,还有这些消暑纳凉好方法,可以试试。

  “三伏天”遇上中暑怎么处理

  一图知晓

  祝大家都能,保持身心舒畅,安然度过三伏。

  来源:东南网综合国家应急广播、人民网、新华社等